关于旅游消费中的骗局,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虚构低价陷阱
超低价格套餐 通过“原价XX元,团购价仅需XX元”的宣传吸引消费者,实际需在指定购物点购买高价商品或接受强制消费。例如:
- 香港海洋公园+迪士尼乐园套餐需额外支付高额购物费用
- 酒店团购价与原价差异巨大,需提前确认预约
特价房/景点限量
宣称“限时特价”或“限量抢购”,但实际需满足苛刻条件(如提前预约、以最终确认为准),或根本不存在
二、强制消费套路
购物返利/消费返利旅游卡
以“投资旅游项目”“储值返利”为名,要求消费者缴纳费用后承诺高额回报,实际可能涉及非法集资或诈骗
合同陷阱
- 景点删减: 合同未明确标注景点,却多写购物中心等无关项目 - 口头承诺不兑现
- 霸王条款:限制消费者权益,如“一经购票概不退换”
三、虚假宣传与欺诈
虚假宣传 - 使用“独家线路”“秘境探险”等夸大宣传吸引游客
- 伪造景点照片(如“树上结西瓜”)诱导消费
“黑托儿”诈骗
安排人员制造高价旅游套餐的虚假需求,诱使受害者参与更高价位的骗局
四、其他常见形式
以旧充新: 用旧旅游券兑换高价新套餐 分段收费
法律建议
选择正规旅行社,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,保留书面证据
警惕“免费”旅游、高额返利等宣传,避免轻信“内部渠道”
购买特产时注意商品真伪,遇到疑似欺诈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
(综合来源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