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进全域旅游建设需要从规划、资源、产业、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,形成系统化、协同化的发展格局。以下是具体路径:
一、规划引领与资源整合
创新规划体系
以“旅游+融入”为核心,打破传统景点开发模式,注重系统性布局和差异化竞争。通过全域旅游规划,整合区域内的文化、生态、交通等资源,形成“一盘棋”发展格局。
优化空间布局
明确功能分区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,推动博物馆、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景区化,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。
二、产业融合与创新驱动
推动“旅游+”战略
结合农业、工业、文化等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、工业旅游、康养旅游等多元化业态,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。例如,通过“互联网+”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,提升游客体验。
打造特色品牌
以文化为魂,依托地域特色打造“全景式旅游品牌”,如吉林的“22℃的夏天”“吉林粉雪”等,通过节事活动(如双塔牡丹节、东山露营节)增强吸引力。
三、管理创新与智慧赋能
改革管理体制
建立“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依法监管、企业负责”的综合管理机制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型。
智慧旅游建设
打造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,实现“事前预测预警、事中引导分流、事后精准营销”。通过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景区管理效率,例如智能导览、实时客流量监测等。
四、服务提升与保障
完善基础设施
加强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配套建设,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,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。
标准化与安全监管
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,加强食品安全、环境保护等监管,保障游客权益。
五、区域协同与示范引领
构建联动机制
通过省级示范区建设(如迎泽区串联府城、双塔等资源)带动区域发展,形成“点、线、面”互动格局。
推广成功经验
总结如长白山、珲春等地的特色发展模式,通过政策引导、品牌建设推广至其他区域。
通过以上路径,既能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,又能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的协同发展,形成全域泛在、多点开花的旅游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