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3-2025年发布的权威信息,当前旅游领域存在以下常见套路,需特别注意:
一、低价旅游陷阱
低价团与购物促销 旅行社以超低价格吸引游客,实则通过强制购物或后续高价消费获利。例如:
- “甩位”豪华游:
低价套餐包含高价购物返现,消费者若不参与购物则无法享受低价;
- “会员卡游”:收取高额会费承诺免费旅游或高额返利,资金链断裂时游客损失惨重。
“预付款游” 以“先交钱再旅游”为名,承诺到期高价回购未消费项目。此类模式常超出旅行社资质范围,存在资金风险。
二、虚假宣传与资质问题
“政府认证”虚假宣传
部分机构冒用政府名义推出“认证旅游项目”,如“银器工坊”“文化体验营”,实际无相关资质或证书造假。
旅行社资质不足
个别机构未取得旅行社资质,以个人名义组织旅游活动,导致合同无效、保险不生效等法律风险。
三、消费权益侵害
强制消费与“购物游”
旅游行程中强制安排高价购物店,未达标则“甩团”或扣除押金。例如:
- “买保险送旅游”: 保险公司员工以个人名义组织旅游,未签订正规合同,权益无法保障; - 景点消费陷阱
霸王条款与格式陷阱
合同中隐藏“自愿购物”“不可抗力免责”等霸王条款,消费者维权难度大。如上海案例中“免费体验协议”被认定为“格式条款陷阱”。
四、其他高风险行为
高风险旅游项目
如沙漠骑马(易下马难)、海上摩托艇(纠纷多)、高原探险(未做充分准备)等,常存在安全隐患。
旅游保险缺失
部分旅游套餐未包含意外险、医疗险等,突发情况时游客自费比例高。
建议
选择正规旅行社,签订详细合同,保留购物凭证;
警惕“免费”宣传,低价背后可能隐藏高价消费;
参考官方发布的旅游风险提示,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;
遇到强制消费或纠纷时,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