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777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文案777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公司旅游骗局有哪些行为

59

关于旅游行业的骗局,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:

一、常见骗局类型

预付费旅游陷阱

以“低价旅游套餐”“先付款后旅游”为名,承诺到期可高价回购未使用的服务。例如,烟台某旅游公司通过限时限量活动吸引3000多名老人,涉案金额上亿元。

投资型旅游项目

以“投资”“加盟”等名义诱导消费者签署合同,承诺高额回报。如福建某公司虚构农家乐项目,月息2%的回报吸引超1400万元投资。

会员卡旅游模式

推销会员卡,承诺缴纳会费后可享受低价或免费旅游服务,并定期发放虚假分红。大连某旅行社年化回报率10%的承诺被曝光。

虚假宣传与强制消费

通过夸大宣传(如“豪华团”“低价团”)诱导消费,或行程中强制安排购物、自费项目。例如,导游以“必须购买纪念品”为由收取高额费用。

压缩行程与隐瞒费用

行程被故意缩短,景点数量减少;部分费用(如门票、导游费)被隐瞒,导致实际支出远超预期。

合同陷阱与资质问题

- 签订合同时存在“霸王条款”,如“自费项目必须参与”;

- 旅行社资质不全,如无营业执照、质量保证金或挂靠经营。

二、典型案例参考

“文旅工作室”骗局:

通过虚假宣传发放旅游卡,卡面价值9999元,实际可低价转卖,后续维护成本极低。

“甩客”与重复收费:导游以行程变更为由收取额外费用,或在不同旅行社之间转移责任。

20年“捆绑”旅游合约:塞戈维亚古城项目将20年旅游权益绑定消费,消费者不知情签署。

三、防骗建议

1. 选择正规旅行社,核实资质(营业执照、经营许可证、质量保证金);

2. 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,保留书面证据(行程计划表、质量跟踪调查表);

3. 警惕“免费旅游”“高回报投资”等宣传,避免轻信“内部渠道”优惠;

4. 出行前查询景点开放信息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额外支出。

若遇疑似骗局,应立即向旅游质监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,并通过12321等渠道维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