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考核指标根据应用领域不同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经济指标
游客接待量 包括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、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等,通常以同比增长率作为考核标准。
旅游收入
国内旅游收入及外汇消费的同比增长率,反映旅游市场的经济贡献。
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
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该指标≥8%,部分文件提出更高目标。
二、社会效益指标
就业带动
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(≥20%)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中旅游收入占比(≥20%)。
公共服务提升
包括旅游厕所建设、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度、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等。
三、管理能力指标
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
国内旅游促销活动参与度、旅游商品开发、新闻宣传效果等。
综合管理平台
旅游信息化建设、智慧旅游项目推进情况。
投诉处理效率
投诉响应速度、解决率等,反映景区服务管理水平。
四、服务质量指标
导游服务
专业知识、应急处理能力、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。
景区设施
观景设施、休息区、卫生设施的完善程度及维护情况。
安全保障
应急预案制定、突发事件处理能力、交通安全管理。
五、可持续发展指标
资源整合能力
旅游产品创新、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建设等。
环境友好性
生态保护措施、绿色旅游发展成效等。
六、其他专项指标
全域旅游特色: 如主打产品丰富度、覆盖度、游客综合贡献率等。 财政贡献率
注意:不同考核体系侧重点不同,例如财务指标侧重企业运营(如营业收入增长率、毛利率),而政府考核更关注综合社会效益(如就业带动、公共服务提升)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目标定位选择指标组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