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吸引游客、为旅游业所开发和利用,并能产生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。根据《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》,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地貌景观资源:
包括山脉、峡谷、瀑布、湖泊、河流等自然地理形态,如五岳、三峡、张家界、九寨沟等。
水文气象资源:
包括海洋、河流、湖泊、瀑布等水域景观,以及气候、降水、雾凇等气象现象,如海洋、长江、黄山云海、黄果树瀑布雾凇等。
生物资源:
包括动植物种类和数量,以及珍稀、特有物种,如大熊猫、金丝猴、丹霞地貌上的珊瑚等。
土壤微生物资源:
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,以及微生物对土壤肥力、水源保护等方面的作用,如黑土、红壤等。
地球物理资源:
包括地壳构造、地震、火山等地球物理现象,如珠穆朗玛峰、长白山天池火山等。
能源资源:
包括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可再生能源,以及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,如青海湖太阳能光伏发电站、横断山区风能发电场等。
自然地带性景观资源:
如热带景观等。
气候旅游资源:
如避暑、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。
天气气象类资源:
如极光、云海等。
其他自然旅游资源:
如特殊自然现象等。
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体验享受,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