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全域旅游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综合改革,具体路径可分为以下五大方面:
一、资源整合与规划
打破行政壁垒
实行多规合一,整合旅游规划、土地利用、交通建设等资源,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管理。例如,将农业园区与观光农业结合,提升农业体验的旅游价值。
挖掘文化内核
深入挖掘当地历史、民俗、艺术等文化资源,形成独特的文化IP。如安徽马鞍山以李白文化为灵魂,打造“唐文化探秘之旅”线路。
统筹区域发展
以全域为视角,统筹城乡、产业、生态等资源,避免单一景点开发。例如,将交通枢纽、生态保护区、文化遗址等纳入统一规划。
二、产业融合与创新
推动“旅游+”新业态
结合农业、工业、文化等产业,形成跨界融合模式。如发展农业旅游、工业遗产观光、康养度假等新业态。
优化旅游产品结构
开发主题线路和创意产品,满足多元化需求。例如,西安的“唐文化探秘之旅”串联大明宫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点。
培育特色产业
支持民宿、手工艺、地方美食等产业发展,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。如云南大理通过白族文化发展特色民宿和生态旅游。
三、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
完善交通网络
加强景区周边道路、公共交通、慢行设施建设,提升游客出行体验。
提高服务质量
推广标准化服务流程,加强导游培训,建立游客反馈机制。
智慧旅游建设
建立大数据平台,实现精准营销、智能分流、景区管理智能化。
四、管理体制与保障
创新监管机制
从部门行为转向党政统筹,建立综合协调机制,提升旅游管理效能。
完善权益保障
制定旅游纠纷处理机制,规范市场秩序,维护游客合法权益。
推动可持续发展
实行分类收费、生态保护优先,确保旅游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匹配。
五、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
塑造区域形象
通过营销活动、节庆活动、媒体报道等,树立“文化地标”“生态天堂”等品牌定位。
拓展市场渠道
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推广,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。
国际交流合作
打造国际友好城市,开展多语种服务,吸引全球游客。
通过以上五方面的系统建设,可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向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转型,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