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有效助力古城研学旅游的发展,需从资源整合、课程创新、多方联动及服务提升等多方面入手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文化资源整合与IP挖掘
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
依托古城内的名人故居(如鲁迅故里)、历史遗址(如大禹陵)等优质文化IP,开发沉浸式研学体验。例如,利用VR技术重现鲁迅生活场景,或通过考古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。
打造主题研学线路
设计涵盖非遗文化、红色历史、生态文明等多主题的研学路线,如泉州鲤城的12条主题研学线路,将本地资源与周边景点有机结合。
二、课程创新与体验升级
沉浸式与互动式教学
通过情景模拟、动手实践等方式,让学生成为“行走的课堂”。例如,洛阳洛邑古城推出“感知非遗,传承经典”项目,包含非遗技艺学习、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环节。
跨学科融合设计
结合历史、艺术、劳动教育等学科内容,设计综合性课程。如北京考古研学活动将课堂延伸至考古现场,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。
三、多方联动与协同发展
政府、学校、企业合作
教育部门应统筹安排研学实践,学校结合教学计划科学组织,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。例如,泉州古城项目通过政府引导、高校合作、社会资本共建的模式推进。
产学研深度合作
与高校联合开发研学课程,如泉州与泉州师范学院合作,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内容,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。
四、服务提升与标准化建设
专业导师与团队培养
需培养既懂旅游又懂教育的导师团队,并建立专业运营团队,提升研学服务质量。
完善服务保障体系
建立研学服务标准体系,涵盖课程设计、安全保障、交通安排等环节,确保研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。
五、政策支持与品牌建设
出台激励政策
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、课程评选等方式,鼓励企业开发优质研学产品。
打造特色研学品牌
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,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品牌,如洛阳的“文化+旅游+教育”模式,提升区域吸引力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推动古城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,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