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、体验和研究的动物资源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按生态属性分类
野生动物资源 包括自然生长和人工驯化的野生动物,如东北虎、丹顶鹤、大熊猫等珍稀物种,以及草原、森林、沙漠等生态系统的特有动物(如藏羚羊、野马、牦牛)。
家养动物资源
以人工驯化的动物为主,如马、牛、羊、骆驼等,常见于农业观光、牧场体验等旅游形式。
海洋生物资源
涵盖珊瑚礁、深海鱼类、海龟等,以潜水、海钓等体验为主。
二、按旅游功能分类
观赏类动物旅游资源
以视觉美感为核心,如青海湖鸟岛的候鸟、大理蝴蝶泉的蝴蝶、黄山松等标志性景观。
研究类动物旅游资源
供科学家和爱好者进行生态、行为、遗传等研究,如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、滇金丝猴等。
科普教育类动物旅游资源
结合互动体验开展科普教育,如九顶山野生动物园的亲子乐园、科普研学区。
三、典型动物旅游资源案例
四川卧龙保护区: 大熊猫、金丝猴、羚牛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,含科普游憩区。 云南滇金丝猴国家公园
新疆玛纳斯湖:大红鱼等特有物种的栖息地,兼具生态探险价值。
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:集野生动物观赏、马戏表演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。
四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
部分动物旅游资源需通过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公园等设立保护地,实现科学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,例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区的多功能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