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存量是指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上,通过开发、运营和管理形成的可利用资产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,旅游存量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空间实体资产
景区类资产
包括自然景区(如山川、森林)、人文景区(如历史古城、主题公园)等传统旅游目的地。
服务类资产
涵盖酒店、餐饮、娱乐设施等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。
基础设施类资产
包括交通网络(道路、停车场)、集散枢纽(车站、码头)、公共设施(水电供应、卫生设施)等支撑性资产。
二、无形资产
自然与历史资源
如名山大川、历史古城等具有独特自然或文化价值的资产。
IP化文旅资源
通过创意开发形成的文化符号、故事背景等可复用资源。
三、其他潜在资产
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项目
包括老旧厂房改造、文化体育场馆再利用、闲置农宅开发等。
特殊场景资源
如矿山修复区、工业遗址等通过文旅业态导入后的新价值载体。
四、存量盘活方向
政策引导与机制创新
通过政策扶持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激活存量,如贵州省通过“六个方面”工作推进存量项目盘活。
供需协同发展
结合新增投资与存量优化,形成“添优质与去库存”的良性循环,提升旅游消费品质。
综上,旅游存量是一个多层次、多维度的概念,既包括传统的有形资产,也涵盖新兴的IP资源,其盘活需要政策、市场、技术等多方面协同作用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