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人员防护需结合公共卫生要求与旅行安全规范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个人卫生防护
佩戴口罩
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儿童专用口罩,全程佩戴,避免用手遮掩口鼻。在人员密集场所(如景区、交通工具)必须佩戴。
勤洗手消毒
使用流动水洗手或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,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。避免用手触摸眼、鼻、口等黏膜部位。
咳嗽礼仪
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,用过的纸巾需扔入封闭式垃圾箱,并及时洗手。
二、行为规范与习惯
保持社交距离
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,避免扎堆聚集。在景区、公共交通等场所遵守“一米线”规范。
减少接触公共设施
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长椅、扶手等公共设施,使用后及时消毒。优先选择线上支付和扫码消费。
文明旅游
不随地吐痰、不乱扔垃圾,保持景区卫生。不攀爬危险区域,不擅自离开团队。
三、安全防范措施
选择安全景点
避免前往自然灾害频发区域(如山区、河谷),不参与高风险活动(如无资质漂流、攀岩)。
关注天气与预警
密切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,遇到暴雨、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及时调整行程。
财物与人身安全
随身携带防身工具(如哨子、防狼喷雾),保管好财物,避免前往治安复杂区域。
四、应急准备与健康监测
药品与工具
携带创可贴、消毒湿巾、指南针等应急用品,以及常用药品(如晕车药、感冒药)。记录旅行轨迹,保存票据以备查询。
健康监测
出行前进行健康自查,若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暂停旅行。配合景区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。
保险与证件
购买旅游意外险,携带身份证、紧急联系人信息等证件,确保行程中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通过以上措施,旅游人员既能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,又能遵守公共卫生规范,提升旅行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