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无证揽客与虚假宣传
微信公众号/社交平台诈骗 通过“爱疯客旅行”等无资质公众号组织旅游,宣传与实际行程严重不符(如住宿无热水、景点未开放),游客投诉维权难度大。
- 应对建议:
选择持旅行社资质的正规平台报名,遇到疑似无证组织立即向工商部门投诉。
景区虚假宣传
部分景区通过夸大宣传吸引游客,如“免费佛牌”“旅游局补贴团费”等,实际存在强制消费或高价收费。
- 应对建议: 提前联系当地旅游局核实合作信息,对“天上掉馅饼”类宣传保持警惕。 二、低价促销陷阱秒杀/特价活动虚假宣传
电商平台或景区常推出“超低价”活动,但实际需支付原价或额外费用(如飞猪特卖机票返现失败)。
- 应对建议: 理性看待“捡漏”机会,低价活动需结合官方渠道确认。抽奖陷阱
以“中大奖”为诱饵,要求支付鉴定费或购买高价商品(如8888元玉镯),实际奖品价值极低。
- 应对建议: 不参与此类活动,避免因小失大。 三、强制消费与附加收费景区附加收费
部分景区通过“套票”“贵宾券”等名义强制收费,如古镇游额外收取高额门票、套票包含不值钱的景点。
- 应对建议: 提前查询景点官方价格,对强制消费说“不”;若已付费可尝试其他入口。酒店推责与合同陷阱
旅行中可能遇到酒店服务问题(如推责、住宿条件差),或旅行社擅自转包合同。
- 应对建议: 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,保留证据及时维权;优先选择有第三方支付担保的住宿方式。 四、其他常见套路拍照收费
伪装成景区工作人员以拍照为名索要费用,常见于主题景区。
- 应对建议: 提前告知摄影师收费标准,拒绝非官方收费人员。算卦解签诈骗
以“化解厄运”为名收取费用,或诱导购买高价“破解之法”。
- 应对建议: 保持理性,正规机构不会通过此类手段敛财。黑司机/导游拉客
以提供交通、导游服务为名,实际收取高额服务费或藏匿违禁物品。
- 应对建议: 选择正规交通工具,对超低价服务保持警惕。 五、防骗建议 提前规划
保留证据:签订书面合同,保存支付凭证及沟通记录。
提高警惕:对“免费”“高额返现”保持审慎,避免因小失大。
及时维权:遇到纠纷优先向工商、旅游部门投诉,保留维权时效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降低旅游陷阱风险,提升出行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