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近期旅游情况呈现出区域差异显著、消费潜力待释放的特点,具体表现如下:
一、整体消费能力与结构问题
游客消费不足 2023年广西接待游客8.49亿人次,但过夜游客仅占31%,低于海南的22个百分点。以桂林为例,游客量达1.2亿人次,旅游收入仅1500亿元,人均消费1250元,仅为杭州的48%。夜间旅游收入占比12%,也低于重庆的35%。
产业链条薄弱
消费场景单一,研学游、康养游等新兴产品数量仅为云南的1/3,品牌价值稀释严重。百度指数显示,“广西旅游”搜索热度仅为“云南旅游”的41%。
二、热点区域与活动表现
国庆假期消费回暖
南宁市江南区推出近郊游、亲子游项目,如农家乐体验,吸引超万人参与。国庆前5天,江南区主要景区接待游客28.87万人次,实现旅游消费显著增长。
滨海与生态旅游兴起
- 北海: 作为热门滨海城市,北海银滩抖音话题播放量不足三亚湾的1/5,但近一周旅游订单环比增长30%,海上体验项目热度居高不下。 - 防城港
- 德天瀑布:被游客称为“挂历中的瀑布”,国庆期间游客量大幅增长。
主题活动与政策推动
广西多地推出文旅融合活动,如南宁“十一超级假期”首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50%,跨省游占比近六成。北海、防城港等地推出“减免景区门票”等惠民政策,吸引更多游客。
三、挑战与建议
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
需加快研学游、康养游等新兴产品开发,提升品牌价值。例如,德天瀑布可通过打造“童话世界”主题游提升吸引力。
消费场景拓展
加强夜间经济、文化体验等场景建设,如桂林七星景区通过跨省游政策实现客流大幅增长。
疫情影响应对
持续关注疫情动态,完善防控措施,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。
综上,广西旅游在消费潜力、产品结构上仍需优化,但通过政策引导、活动创新可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