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级做好旅游工作需从规划、资源整合、服务提升等多方面入手,结合政策导向和本地特色,形成系统化推进机制。以下是具体策略:
一、完善规划体系
编制综合性规划
按照《旅游法》要求,建立县级旅游综合协调机制,推动多规合一,完成重点景区(如万佛湖、九洞天)的集总规、详规及修建性规划,确保景区建设有章可循。
强化规划实施
以规划为引领,推动5个100建设项目(如基础设施升级、景区建设)进入省级序列,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,对景区建设实行量化考核。
二、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
整合旅游资源
打造跨景区、跨行政区的旅游线路,整合茶旅、生态等资源,例如推出“一日游”“两日游”精品线路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精准品牌定位
深入挖掘本地文化、历史、自然等独特资源,构建差异化品牌体系,如“周末舒心就来蒙阴”全场景旅游品牌,增强市场吸引力。
三、提升服务能力
智慧旅游建设
推广智能导览、在线客服等数字化服务,完善景区网络覆盖,提升游客体验。
服务质量管理
加强景区管理、创业人员培训及国有公司运营监管,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机制。
四、营销与活动策划
强化宣传推广
制作旅游宣传片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(如春季赏花节、文化节),利用社交媒体和旅行社渠道扩大影响力。
节庆活动策划
围绕季节特色,策划主题活动(如月度旅游节、主题展览),吸引游客并拉动消费。
五、安全与保障
旅游安全监管
完善风险研判机制,排查景区设施、交通、食品安全隐患,配备应急救援物资,确保游客安全。
交通与基础设施优化
加强景区公路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专线规划,缓解黄金周拥堵问题。
六、政策支持与保障
落实政策红利
积极对接上级项目(如全域旅游规划、5A景区创建),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。
建立考核机制
以“五实”作风建设为抓手,强化督查考核,确保文旅任务高效落实。
通过以上措施,县级可系统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,实现“引来人、留得住、还想来”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