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旅游景区的分级制度是依据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》国家标准,结合资源价值、服务水平、环境管理等多维度综合评定的结果。具体分级标准如下:
一、等级划分体系
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共分为 5个等级,从高到低依次为:
AAAAA级(或5A级) AAAA级(或4A级)
AAA级(或3A级)
AA级(或2A级)
A级(或1A级)
二、核心评价标准
新标准(GB/T 17775-2024)从以下9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估:
资源价值: 包括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等独特性、稀缺性及保护状况; 交通便利性、停车设施、公共交通连接等; 基础设施完善度、游览体验质量等; 导游服务、游客满意度、应急响应能力等; 安全管理制度、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; 文化资源挖掘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协同性; 信息化水平、数字化服务能力等; 可持续发展能力、生态保护措施等; 组织架构、政策执行、市场运营等。 三、评定流程与权限 景区需提交材料,经省级旅游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,推荐至全国旅游主管部门(原国家旅游局)最终评定; 景区等级非终身制,若连续两年未达标或发生重大事故,可能被降级或取消等级; 全国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统一标准并监督实施,省级部门具体执行。 四、其他说明 等级标识旅游交通:
游览设施:
游览服务:
旅游安全:
文旅融合:
智慧旅游:
资源与环境保护:
综合管理:
申请与评审:
动态管理:
权威机构:
国际对比:部分等级标准与世界级景区评价体系接轨,如5A级代表世界级旅游资源。
该分级制度通过动态管理机制,旨在推动景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,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