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以来,旅游业的复苏进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,主要表现如下:
一、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情况
报复性出游与行业回暖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2020年8月全国仅恢复69.9%的旅游需求,而到2023年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19.0%,2024年进一步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。暑期、中秋等节假日成为消费热点,酒店、交通、景区等行业的复苏尤为显著。
市场分化与结构性调整
- 热门景区面临挑战: 部分4A/5A级景区因客流量激增导致过度拥挤、运营成本上升,甚至出现亏损或倒闭。 - 短途游、本地游兴起
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各地推出跨省旅游恢复政策,如取消跨省旅游限制、景区降价优惠等,进一步刺激需求。预计2025年入境旅游将全面复苏,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。
二、入境旅游市场复苏情况
恢复速度与区域差异
2024年入境游客达1.319亿人次,同比增长61%,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。其中,港澳台市场表现稳健,接待量占入境游客的八成;东南亚市场恢复最快,日韩欧美市场相对滞后。
主要城市与口岸表现
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持续成为重要入境口岸,深圳、上海接待量领先;部分中小城市如张家界、杭州通过政策优势实现快速恢复。
三、未来趋势与挑战
健康安全仍是核心: 游客健康安全意识增强,旅游企业需强化卫生防护措施。2. 数字化转型加速
区域协同发展:
海南等地区依托政策优势吸引游客,弥补了国内旅游市场的短板。
总结:疫情后旅游业呈现“局部复苏、整体趋稳”的态势,未来需在保障安全、优化体验、推动绿色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