漠河的旅游业发展整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
2023年10—12月,漠河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到6.04亿元。
2023年1-9月,漠河市旅游人数达到172.68万人次,同比增长443.31%;旅游收入11.85亿元,同比增长380.04%。
旅游业态多样化
漠河不仅以冰雪观光为主,还通过举办大兴安岭首届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、建设漠河冰雪乐园、北极村梦幻童话世界等活动,深化了游客体验。
近年来,漠河立足生态、区位、资源、文化的比较优势,优先发展旅游产业,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。
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
漠河通过推介会与互联网宣传扩大知名度,将大兴安岭精神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,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。
漠河还有丰富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,如神秘的古黄金之路、胭脂沟、李金镛祠堂等人文景观,吸引了大量游客。
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完善
政府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,改善卫生环境和交通条件,优化整体环境(绿化、亮化、硬化),使游客体验更加舒适。
政府积极推动冰雪文化活动的兴起,如旅拍、马拉爬犁、品尝冻货等,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冬季旅游的人气。
面临的挑战
尽管旅游业发展迅速,但漠河也面临多重挑战,包括民宿行业兴起需平衡本地与外来经营者利益、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等传统文化亟待保护传承、人才引进政策需强化住房补贴等吸引力、旅游业扩张与环境保护的平衡、过度商业化对原始村落的影响等。
建议
为了实现“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并重”“本土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”的发展目标,漠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加强文化保护:
重视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,避免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。
优化旅游设施:
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,提升游客体验,同时注重环境保护,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。
多元化旅游产品:
继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同时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,吸引更多游客。
人才引进:
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,提供住房补贴等优惠措施,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漠河旅游业的发展。
通过这些措施,漠河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旅游业的竞争力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