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价格旅游套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运作,需特别注意防范:
一、强制购物与消费陷阱
购物诱导
通过行程中安排大量购物点(如玉石、特产店),并以“独家商品”“限时折扣”等话术诱导消费。导游常以“不买就影响团队体验”或“错过再无机会”等威胁手段,迫使游客购买。
高价自费项目
将本应包含的景点项目转为自费,价格虚高且不参加则无法继续行程。例如,正常票价100元的表演被导游抬高至500元,以“集体活动需统一购票”为由强制消费。
隐性收费
以“旺季附加费”“景区门票涨价费”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,或通过“打包销售”等方式变相加价。
二、虚假宣传与名不副实
夸大宣传
宣传时使用“五星级酒店”“全程豪华大巴”等字眼,实际住宿条件差、用餐标准低。例如,宣传中的两钻酒店可能仅为一星级,大巴车可能破旧不堪。
虚假景点与体验
宣称包含“12个景点门票”“全程导游讲解”,但实际游览景点数量严重缩水,或根本未安排核心景点。
三、其他常见套路
“零负团费”
以“99元游云南”“88元逛桂林”等超低价吸引游客,实则通过强制购物或自费项目弥补成本。
政府补贴骗局
发布“政府补贴旅游套餐”,需缴纳499元即可享受6天行程,实际是商家以补贴为名诱导消费。
时间与行程压缩
通过减少游览时间、增加购物时长,让游客产生“不买对不起自己”的心理压力。
四、防骗建议
合同验毒
签约前仔细核对行程单,若购物次数超2次应直接拉黑导游,使用分段付款方式避免被“钱捏住”。
多比价与查询
通过官方渠道或正规平台核实酒店、门票价格,避免因比价失误陷入低价陷阱。
保留证据
遇到强制消费时当场录音录像,并保留相关票据,依法维权。
警惕宣传话术
对“祖传技艺”“非遗产品”等宣传保持警惕,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特产。
通过以上识别方法和防范措施,可有效降低低价旅游风险,保障自身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