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古代对旅游的称呼,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常见雅称与用途
壮游 指怀抱壮志、远游四方,常与追求政治理想或人生抱负相关联。例如袁桷《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》诗中就有“壮游诗句豁,古戎角声悲”的表述。
宦游
指外出求官或进行公务活动,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提到的“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”,其本人曾因推行新政而“宦游巴陵”。
云游
专指僧人、道士等宗教人士因修行或传教而四处游历,如李白《送友人》中“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”的意境便隐含云游者的洒脱。
周游
多指有识之士为推行政治主张或游历名山大川而进行的游历,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中平原君的“周游列国”。
冶游
特指文人墨客在春日或节假日期间结伴游历,如杜甫《曲江二首》中描绘的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壮阔场景。
二、其他特殊称谓
游侠: 兼具行侠仗义与游历特征,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中的荆轲。 卧游
三、总结
古代对旅游的称呼因行为主体、目的和场景不同而有所区分,既有实体的游历行为(如壮游、宦游),也有以艺术或精神追求为目的的“游历”形式(如卧游、云游)。这些称谓共同勾勒出古代文人对自然、社会与自我价值的多元理解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