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,旅游地自然人文环境、旅游设施设备、社会经济环境等所能承受的旅游者及其相关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上限。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,旅游容量包含以下主要方面:
一、基本构成要素
生态容量 指旅游地在特定时空范围内,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旅游活动强度或游客数量上限,是旅游容量的基础约束条件。
社会容量
基于当地社会价值观、文化习俗、宗教信仰等社会规范,社会所能接受的旅游活动规模,避免因过度旅游引发社会问题。
心理容量
指旅游者或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强度的心理承受极限,超过此限度可能产生厌恶感或疲劳感。
二、其他分类维度
空间容量: 指旅游地物理空间可容纳的游客数量,通常以面积或体积衡量。 设施容量
经济容量: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旅游活动极限,反映经济支撑能力。
三、补充说明
旅游容量还包含:
时间容量:部分资料提到时间维度,但多数定义未明确包含,可能指日/季节/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承载量。
感知容量:游客对环境质量的感知限度,与心理容量相关但更侧重主观体验。
四、容量划分类型
期望容量:基于社会可接受标准的容量指标,包含合理容量意义。
极限容量: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环境空间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。
综上,旅游容量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,需从生态、社会、心理等多角度综合评估,以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