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形象主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旅游者是旅游地开展活动的参与体验者
旅游者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主体,他们是主要接受者,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好坏评价起到关键作用。
当地居民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
当地居民是旅游地整体的一部分,他们对自身所在地方的认知形象会影响旅游者的体验。旅游者的行为、态度等也会反过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承载量。
规划设计师的角色
旅游目的地形象是通过旅游规划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创造出来的。规划设计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,能够对旅游地形象进行客观、科学的感知和评估,从而促进旅游地形象的科学建立。
形象内容的综合性
旅游形象包括物质表征和社会表征。物质表征包括外观设计、环境氛围、服务质量、园林绿化、地理位置等;社会表征包括人才储备、技术力量、工作效率、福利待遇、公共关系、管理水平和方针政策等。
心理感受的多面性
受每个游客的文化背景、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与充分程度、旅游经历与旅游偏好等众多因素影响,会对同一旅游目的地产生不同的感知认识,形成不同的心中形象。
形象的稳定性
旅游区形象一旦形成,便会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印象,这种印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。其实质是旅游地的独特性文化内涵受到市场上共同稳定的认可。
形象的可塑性
除了亲身的旅游经历外,还可通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关于某地的“原生形象”,通过旅游地的促销、广告、公关活动等有助于旅游者的形成该地的“诱导形象”。旅游地形象的可塑性表明,必须高度重视和科学塑造旅游地形象。
综上所述,旅游形象主体特征涉及旅游者、当地居民和规划设计师等多个方面,内容涵盖形象内容的综合性、心理感受的多面性、形象的稳定性和可塑性等多个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