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自然生态与户外运动结合
海南五莲县
以山水生态为依托,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大青山太极拳大赛、五届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等,构建“一人参赛,多人旅游”的新业态,形成涵盖山地马拉松、骑行、垂钓等的全域体育旅游格局。
四川成都彭州市宝山村
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推出全地形车、溯溪、攀岩等户外项目,结合百年骑楼老街和海口湾城市景观,打造“户外运动+文化体验”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。
二、城市地标与赛事融合
北京奥体中心蹦极
作为中国唯一市内蹦极场所,提供气垫和水池两种体验,与英东游泳馆形成呼应,成为北京旅游新地标。
北京延庆冬奥村
冬季奥运会期间新增22家酒店、5000间客房,提供冰雪运动体验,推动当地住宿业和文旅消费增长。
三、工业与旅游跨界
北京小米汽车工厂
展示新能源车生产流程,设置VR体验区,结合工业旅游与科技感,成为国内代表性工业旅游项目。
杭州亚运会遗产旅游
2022年亚运会后,结合场馆周边资源开发徒步、骑行等线路,形成“赛事+旅游”的品牌IP。
四、特色赛事与区域经济
贵州“村BA”/“村超”
以民间赛事为载体,带动榕江县城餐饮、住宿、旅游发展,例如“村超”期间游客量显著增长,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。
河北石家庄马拉松
2024年吸引3.1万名参赛者,通过赛事衍生活动拉动餐饮、住宿、交通消费,初步估算拉动经济2.8亿元。
五、康养与体育结合
大理宾川鸡足山
国家4A级景区植入体育旅居项目,涵盖攀岩、徒步、康养课程,形成“文旅+康养”全产业链模式,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10461万元。
承德市徒步越野赛事
结合承德丰富旅游资源,打造徒步、定向越野等赛事体系,吸引游客参与体验,推动生态旅游发展。
以上案例展示了体育与旅游融合的多样化路径,包括生态体验、地标打卡、工业探访、特色赛事等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