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低价旅游诈骗
景区门票虚假宣传 2021年,王先生在快手看到“三折”销售青州景区门票,以30元/张的价格批量购买,需先付款后寄送。王先生先后支付1500元和700元,但对方以票价上涨、需交保证金等理由拉黑,最终损失2200元。
低价批发陷阱
2023年,张先生接到电话称有“低价批发景区门票”的机会,以30元/张的价格购买50张,需先付款。后对方以涨价、需保密渠道为由要求追加费用,张先生转账后无法联系对方。
二、网络游戏诈骗
虚拟交易诈骗
2023年,学生小张在游戏内购买账号时,被诱导通过虚假交易平台充值。对方以“保证金”“提现超时”等理由要求继续充值,小张共损失5000元。
游戏账号盗刷
2023年,另一名玩家因轻信“内部渠道”低价购入游戏账号,后账号被盗刷,盗号者通过虚假交易进一步骗取财物。
三、代办签证诈骗
2020年,青岛籍男子周某某冒用他人身份在微信发布“代办澳大利亚签证”广告,诈骗20余起,金额超15万元。他利用虚假身份和公司资质,通过视频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,实施跨境诈骗。
四、其他相关骗局
快递赔偿诈骗
2021年,陈女士网购衣服后接到快递丢失赔偿电话,对方以需缴纳保险金为由,诱导其通过网贷平台转账,最终骗取3000元。
冒充公检法诈骗
2023年,张先生接到冒充潍坊公安局的电话,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以清查“犯罪记录”。对方通过伪造公检法文书和视频诱导转账,张先生损失23.5万元。
预防建议
警惕低价信息:
对低于市场价的旅游产品、游戏道具等保持警惕,避免因小失大。
核实身份:
遇到自称公检法、快递公司等机构的人员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。
保护隐私:
不向非官方平台提供银行账号、密码等敏感信息。
及时报警:
发现可疑交易或诈骗后,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。
以上案例提醒游客及市民,旅游及网络交易需谨慎甄别,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