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低价旅游团陷阱
强制购物与自费项目
低价广告常伴随“购物返现”“必须购买纪念品”等话术,导游会诱导游客在指定餐厅用餐或购买高价商品。
隐性收费与服务质量差
因成本压缩,低价团可能降低食宿标准,或临时增加自费项目(如“紧急救援费”),最终花费远超预期。
二、虚假景点与娱乐场所
山寨/非法景点
伪装成知名景点(如“古迹遗址”“自然保护区”),实际是未获许可的私人场所,可能涉及安全隐患或诈骗。
“文化遗址”障眼法
以“考古发掘”“文物展览”为名,售卖价格虚高的仿制品(如树脂古董、开光法器),部分案例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万元。
三、消费诈骗手段
高价纪念品与特产
伪特产店可能以“百年老字号”“传统工艺”为幌子,实际商品质量低劣或价格虚高。
“养生康旅”连环套
打着“免费体检”“康养基地”旗号,诱导游客购买高价药膳产品(如“航天特供蜂胶”),实际是骗局。
“佛缘结善”攻心计
伪僧侣以“开光佛像”“消灾祈福”为由,要求游客高额捐款,部分案例涉及数十万元。
四、其他常见骗局
算卦解签诈骗
以“大师预测厄运”“破解之法”为诱饵,收取高额费用,利用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。
拍照收费陷阱
伪装成景区工作人员,以“专业合影”为名索要高额费用,非正规机构常以此牟利。
网络预订陷阱
虚假酒店或景点门票网站,以“特价抢购”“限时优惠”为名,收取费用后无法兑现。
防范建议
提前规划与核实
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景点开放时间、门票价格等信息,避免轻信谣言。
警惕低价与异常优惠
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项目保持警惕,低价可能是强制消费的诱饵。
保留证据与法律意识
保存合同、支付凭证等,遇到纠纷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,避免因小失大。
谨慎选择服务提供者
通过旅行社官方或知名平台预订,核实导游资质,避免与不明人员接触。
若遭遇诈骗,建议立即报警,并向旅游监管部门(如文化和旅游厅、市场监管局)举报,以减少损失并帮助他人防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