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,其发展需围绕文化价值挖掘、产业融合创新、科技支撑提升等多维度展开。以下是具体路径与策略:
一、文化价值挖掘与资源整合
深度挖掘文化内涵
通过考古遗址、历史文献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,提炼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,如红色文化、民俗文化、非遗技艺等,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。
资源串联与系统整合
打破文化资源分散配置的局限,将文保单位、考古遗址、文史研究等资源串联起来,实现优势互补。例如,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工业旅游景点,或结合农业资源开发观光农业、研学旅行线路。
二、业态融合与产品创新
“旅游+”与“+旅游”模式
推动旅游与文化、工业、农业等产业融合,创新业态如文化主题酒店、研学基地、康养项目等。例如,云南、贵州等地通过民族文化活动激活旅游资源,形成特色文化体验。
非遗与文创融合
挖掘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,开发文创产品,如手工艺品、体验工坊等,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场景。例如,结合传统节庆活动推出主题展览、表演等衍生产品。
三、科技支撑与智能化升级
数字化与网络化
利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景点智能化管理(如智能导览、在线购票)和游客个性化服务。
创新体验方式
通过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技术,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;结合人工智能实现智能推荐系统,提升游客参与度。
四、政策保障与机制创新
完善政策体系
建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,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,解决部门条块分割问题。
强化公共服务
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,加强研学基地、康养设施等配套建设,满足多元化需求。
五、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
坚定文化根基
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,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,重塑国家旅游形象。
推动国际交流
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结合本土文化特色,开发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,促进文化输出。
通过以上路径,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实现从“以文塑旅”到“以旅彰文”的双向赋能,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