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产业抱团发展是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增长、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路径。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:
一、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
跨区域合作 通过建立旅游联盟或合作机制,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,例如联合打造交通网络、统一旅游线路规划等。例如重庆渝东北13个区县通过“一盘棋”战略,共同打造基础设施并推动资源共享。
产业链延伸与融合
推动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形成“一链上融合”模式。例如通过“旅游+文化”“旅游+长城”等创新业态,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深度结合。云南滇西北四州市联合推动旅游转型,探索“生态旅游+红色文化”融合路径。
线上线下融合
利用“互联网+旅游协会+乡村分会”等平台,实现统一宣传、在线定制服务(如“一卡通”旅游套餐)。例如晋江通过联合营销活动吸引游客,乌拉特后旗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。
二、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
统一品牌塑造
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,如“滇西北旅游”联合推广活动,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。重庆渝东北以“大旅游”市场格局为核心,引导游客形成区域旅游认知。
差异化定位
各地依托特色资源(如历史遗迹、自然风光),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例如丽江、大理、香格里拉通过文化符号强化品牌辨识度。
营销创新
采用“组团营销”“自驾游推广”等策略,扩大客源覆盖。例如晋江对5A级旅行社的奖励政策,以及云南滇西北四州市联合推出的旅游促销活动。
三、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
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
政府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措施,支持旅游企业联合发展。例如晋江新增8项政策条款,重点扶持5A级旅行社和旅游百强企业。
党建引领与社区参与
通过“党建+文旅”模式,将党组织融入旅游项目,发挥组织协调作用。例如平南县成立旅游行业党建联盟,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。
应急管理能力
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,确保疫情等特殊情况下旅游业的稳定运营。例如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平台调整业务,逐步恢复市场信心。
四、其他关键要素
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: 通过行业培训、技能竞赛等方式,提高从业者服务水平。 生态环境保护
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,旅游产业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、产业协同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