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全域旅游需要从理念、规划、产业融合、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综合推进,具体可参考以下关键路径:
一、树立“全”的发展理念
全要素统筹:
整合区域内的自然、文化、产业、生态等资源,实现旅游六要素(食宿行游购娱)与配套服务(商养学闲情奇)的协同发展。
全产业链条:
推动旅游与农业、工业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,例如门票收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。
全时空服务:
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,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游客全周期需求,弥合淡旺季消费落差。
二、强化文化支撑
挖掘文化内涵:
深入梳理地方历史、民俗、艺术等资源,形成独特的旅游IP,如安徽马鞍山的李白纪念馆与湖南岳阳楼并称“三楼一阁”。
产品创新:
开发主题线路(如“唐文化探秘之旅”)和文化创意产品,将文化遗迹、博物馆等串联起来,提升游客体验。
品牌建设:
通过文化故事和IP塑造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,例如傣族地区定位为“民俗狂欢胜地”。
三、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
“旅游+”模式:
推动旅游与农业、工业、金融等产业跨界融合,形成多业态共生格局,例如农业体验与乡村旅游结合。
智慧旅游:
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营销和智能管理,提升服务效率。
综合改革:
深化旅游市场监管、公共服务、产业促进等体制改革,形成党政统筹、部门联动的综合管理机制。
四、优化空间布局与管理
要素合理配置:
在空间上优化旅游资源分布,避免同质化开发,例如核心吸引物与周边配套的协同规划。
依法治理:
完善治安、环保等社会管理,实现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。
国际交流:
从单一景点向综合目的地转变,拓展国际游客来源,提升区域旅游能级。
五、实施保障措施
政策支持:
制定综合性旅游发展规划,整合财政、土地等资源。
资金投入:
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,改善旅游环境。
社会参与:
鼓励企业、社区共同参与旅游建设,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机制。
通过以上路径,可系统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,实现旅游供给品质化、治理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