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5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及政策动态,青海省旅游形势呈现以下特点:
一、整体恢复态势良好
游客数量与收入双增长
2023年以来,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供需两端发力,推动文旅市场复苏。2024年暑期数据显示,全省接待省外游客占比35.6%,其中甘肃、江苏、河南等省份为主要客源地。游客人均消费958.6元,较上年增长38.6%,全省住宿业平均入住率达60.7%,较上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。
重点区域表现亮眼
- 茶卡盐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,创下新高;
- 乌兰、大柴旦、茫崖等地在暑假期间省外游客占比超75%,甘青旅游环线持续火热。
二、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
政策支持与品牌建设
青海省坚持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推进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建设,提升“大美青海”品牌影响力。例如,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(2784.17万元)刺激消费,激发居民出游意愿。
市场转型与产品创新
旅游产品向生态、文化、休闲度假型转型,茶卡盐湖、青海湖等自然景观与塔尔寺等人文景观结合,满足多元化需求。同时,节庆旅游效应显著,如青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。
三、挑战与未来展望
疫情影响余波
尽管旅游市场回暖,但部分景区仍面临客源不足的挑战,需进一步优化客源结构与营销策略。
可持续发展目标
未来将继续推动国家5A景区创建与基础设施升级,深化文化旅游融合,力争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。
综上,青海省旅游形势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,正逐步恢复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暑期表现尤为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