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中常见的骗局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,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:
一、低价旅游骗局
超低价套餐 以“99元游三亚”“500元港澳七日游”等超低价吸引游客,实际包含强制购物或高额自费项目。例如,某旅行团以五星级酒店住宿为诱饵,强制消费数千元纪念品,最终导致游客花费远超预期。
团购返利诈骗
宣称通过注册或预约可获得高额返利,需提前垫付成本。部分公司利用游客资金覆盖成本后获利,但团费通常不可退还。
二、强制消费与购物陷阱
强制购买商品或服务
导游或商家以“不消费不继续行程”“消费达标升级服务”等手段,强迫游客购买高价商品(如纪念品、特产)或支付额外费用。
购物店“杀猪盘”
以“特价商品”“祖传工艺”为诱饵,实际是高价销售。例如,某玉器店将成本300元的翡翠标价3万元,或越南乳胶店利润率超1000%。
三、虚假票务与行程诈骗
假票务操作
出售伪造或重复使用的门票,或通过“内部渠道”低价购票,再诱导游客购买高价景点门票。
行程替换与偷梁换柱
以“免费观景台”“蜡像馆替代真迹”等手段,降低景点门票成本,同时增加其他收费项目。
四、其他常见骗局
出租车/网约车陷阱
司机推荐高价商店或餐厅,或以“堵路”“车辆故障”为由索要高额费用。
免费赠品诱导消费
以“挂同心锁”“系红绸带”等免费活动为诱饵,引导游客到指定地点捐款或购买商品。
养老投资与保健品骗局
以“养老保障”“健康投资”为名,推销高价劣质保健品,实为诈骗。
预防建议
警惕低价:
低于成本价30%的旅游团需谨慎,正规团费应包含交通、住宿等基本费用。
明确合同:
签订合同时注明购物次数、自费项目及退款条款,避免隐性收费。
核实信息:
通过官方渠道购票,对导游身份、景点门票真实性进行核实。
保留证据:
索要发票,保存聊天记录,遇威胁及时拨打12301投诉。
若遭遇诈骗,建议立即停止支付,联系当地旅游投诉机构或公安机关处理。